发布时间:2025-08-27
出生在青岛一个靠海的角落,他的童年并不喧嚣,更多的是木屑的味道和海盐在鼻尖打转。父亲是木匠,母亲在码头边的小店里收集破布和海产包装纸。那些日子,木头的纹理、船板的弯曲、海风吹来时的凉意,像一堂最实际的设计课。少年时的他喜欢把旧物重新组合,抬头看天,闻到油漆与桦木的混合气味,心里就种下一个信念:材料本身就是叙事者,任何一个切口都能讲一个故事。
到了初中、高中,他开始尝试用简陋的工具做小物件,把日常的琐碎变成温暖的陪伴。有人说他天生爱折腾,但他更像是在寻找一个让人愿意慢下来、用心感受每一个细节的方式。来自港湾的气息教会他耐心与节制:无论打一层漆还是打磨一次,都是一次对时间的尊重。当他考入外地的艺术学院时,才真正把“哈立得”这个名号放在笔下。
那时他意识到,设计不仅仅是外观的博眼球,更是对使用者情感的回应。他开始尝试把本地的手工技艺和全球的材料标准结合起来,形成一种不喧嚣却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美。第一批原型并不完美,但它们有一种稳定的韵律:线条干净、表面处理细腻、功能性与情感并重。回到家乡后,他把在城市里学到的语言带回来,用同样的材料做了第一批限量产品。
虽然价格并不低,但每一个出厂环节都强调透明、可追溯。朋友们惊讶他把“日用之物”做得像艺术品,又像日常必需品,既有耐用性,也有讲述的温度。这样的尝试,后来成了哈立得的雏形。这一切的起点,来自一个来自海的城市、一个总爱把材料讲故事的少年。如今回看,那份海风中的坚持,早已成了品牌的骨架。
创始人哈立得用一个简单而清晰的信念回应市场:材料的来源、工艺的可持续、产品的耐用,以及对使用者情感的尊重。品牌的供应链被设计成“透明、追溯、可参与”。他亲自走访产地,和匠人建立长期伙伴关系,确保每一块木板、每一段布料都经过严格筛选,能承受日常的磨损,同时保留自然的纹理与呼吸。
这不仅仅是采购,更像是在守护一段被时间推敲过的语言。他拒绝一味追逐潮流,而是愿意花时间研究材料的潜力与局限。例如,针对不同木材的含水率、油脂分布、热处理对表面质感的影响……他把复杂变成可操作的标准,让设计师、木匠、销售人员都能在同一语言里工作。
这样的体系,让每一件产品在出厂时都带着可追溯的故事:从原木的选择、从制程的细节到最终的磨光、上漆,每一步都能讲述经过。与哈立得同在的,是一群喜欢慢生活、重视细节的人们。他们愿意为一件耐用的桌灯多投入一点,因为背后是透明的生产过程、对环境的承诺,以及对使用者情感的尊重。
在品牌的成长过程中,用户不再只是买家,而是参与者与见证者。他们的反馈、他们的日常使用经验,成为继续改良的燃料。哈立得的产品也在逐步扩展:从照明延伸到桌面、家居收纳、甚至是小型的设计展览装置。每一个新品的背后,都是一次对材料认知的深入对话,一次对工艺叙事的再造。
最重要的是,哈立得把“哪里人”化成一种共同体的身份认同——来自海的地方,带着海风、带着匠心、带着对未来的承诺。你若愿意成为这段旅程的一部分,就会发现购买的不再只是一个物件,而是一种被时间磨砺、被人共同维护的生活方式。选择哈立得,等于选择参与一个有温度的生产过程。